2025年3月27日,法学院举办第六期“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坊”,由罗杰副院长主持,赵姗姗副教授专题分享,学院领导、青年教师参与研讨交流。
赵姗姗副教授专题分享了近期研究成果“论数智金融时代存款占有归属的刑法立场”。她阐述了随着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,金融领域已进入“数智化”时代,存款形态从传统实体货币向电子账户、数字货币、智能合约等虚拟载体转变,由此引发刑法中“占有”概念的适用困境,重点指出存款的占有归属问题直接关系到盗窃、侵占、诈骗等财产犯罪的司法认定,亟需在技术革新与法律传统之间探寻平衡点。
在赵姗姗副教授完成专题分享后,与会教师基于多元学术视角展开了深度研讨。来自理论法学、法律史学、国际法学、金融法学及民商法学等多领域的青年教师,依托学科交叉研究方法,通过“事实占有与规范占有”“民法占有与刑法占有”等衍生问题进行了多轮探讨交流,将传统刑法教义学拓展至金融监管科技与数据伦理领域,系统剖析了数智金融背景下占有理论的重构路径,并就数字货币权利属性、论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修改意见。
本期工作坊不仅集中彰显了法学院青年教师敏锐的学术洞察力,更通过“学科互鉴”机制激活了学术创新动能。这种多维度知识交融模式,既强化了财产犯罪理论体系的解释张力,亦为数字法治人才培养开辟了“教研融合”的新路径,推动了学院构建青年教师学术共同体、提升学科交叉创新的有效发展。
撰 稿:解彩霞
责任编辑:罗 杰
审 核:胡 勇